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父亲节:六首最美诗词,首首话父爱句句皆真情,发朋友圈温暖高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5 10:36:07    

百度|

又是一年父亲节,父爱如山,静默而深沉。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古人的诗词来歌颂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愿这些诗词能温暖我们的朋友圈,也温暖我们心中对父亲的那份敬爱与感激。


一、《洗儿诗》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的《洗儿诗》是一首充满深意和独特情感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育儿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这两句诗开篇便直接道出了社会普遍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聪明伶俐。然而,苏轼却笔锋一转,说自己“被聪明误一生”,这其中的含义颇为复杂。一方面,苏轼可能是在自嘲,认为自己曾经的聪明才智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或成功;另一方面,他也可能是在警示世人,过分追求聪明可能会让人忽视更重要的东西,如品德、健康等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后两句诗更是体现了苏轼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情感。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于聪明,而是希望他们愚钝一些、朴实一些。这里的“愚且鲁”并非真的希望孩子愚蠢无知,而是希望他们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被聪明所累,不被世俗所扰。同时,“无灾无难到公卿”则是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平安顺遂,达到人生的高峰。

整首诗虽然简短,但意蕴深远。苏轼通过反语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育儿的独特见解。他告诉我们,聪明并非人生的全部,有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简单朴实地生活,反而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同时,他也提醒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他们的学习成绩或聪明才智。

在父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用这首诗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感激。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像苏轼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简单朴实地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教育诗,旨在向儿子传授读书和学习的道理。

首联“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诗人开篇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持续性。他提出古人做学问都是竭尽全力的,并且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从年轻时就开始努力,直到老年才能有所成就。这里的“无遗力”和“少壮工夫老始成”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展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学习过程的艰辛与漫长。

颔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他指出,仅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不够的,这些知识终究显得浅薄,不够深刻。要想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这里的“终觉浅”和“要躬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实践对于学习的关键作用。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诗人强调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竭尽全力,并且要注重实践,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这种学习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表达了他对儿子未来成长的关心和期望。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议论的手法。通过对比古人学习的努力程度与今天的浮躁风气,以及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区别,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独特见解。同时,他也运用了议论的手法,直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总之,陆游在这首诗中告诫儿子,学问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能仅凭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实践。这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与期望。



三、《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也是其爱国诗中的名篇。全诗语言直白,但情感深沉,表达了一位爱国诗人临终前的嘱托与期许。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开篇便点明了生命的有限与死亡的必然。这里的“元知”二字,透露出诗人对生死哲理的深刻理解,他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一切都将不复存在。然而,这样的认知并没有让诗人感到消沉或颓废,反而为后面的情感表达铺垫了背景。

接着,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悲痛之情。这里的“九州同”指的是国家的统一和繁荣,是陆游一生都在追求的理想。他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最令他感到遗憾的是不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这种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无尽的遗憾,让诗句充满了悲凉和沉痛。

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嘱托。诗人希望有一天国家的军队能够收复失地,实现中原的统一。到那时,他希望自己的子孙在祭祀时能够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让他在天之灵也能感到欣慰和满足。这里的“无忘告乃翁”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眷恋,也体现了他对后代的殷切期望。

整首诗,虽写于临终之际,却充满了对国家的忧思和对后代的嘱托。他希望儿子们能够记住国家的命运,不要忘记告诉他祖国统一的消息。这种家国情怀,也体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期望和教诲。



四、《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责子》一诗,表面上陶渊明似乎在对儿子们的不足进行责备,但深入品味,我们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沉父爱。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开篇两句,陶渊明描述了自己的衰老状态,这不仅是对个人岁月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孩子们成长的期待和时光匆匆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陶渊明分别描述了五个儿子的不同特点,虽然看似责备,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他对孩子们的深深关爱和期望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陶渊明并没有直接批评阿舒的懒惰,而是用“故无匹”这种幽默的方式表达,这不仅是对阿舒性格的调侃,也透露出父亲对儿子的宽容和理解。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这里陶渊明提到阿宣已经到了立志学习的年龄,但却不爱文学。尽管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强求,而是接受了孩子的选择。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对于雍和端,陶渊明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他们的无知,但这也反映出他作为父亲,对孩子们教育的关注和期待。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最小的儿子通子,只知道找梨子、栗子吃,这看似是责备他不懂事,但实则是父亲对幼子天真烂漫的疼爱和宽容。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最后两句,陶渊明表现出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如果天意如此,孩子们不能如他所愿,那么他就应该享受当下,以酒自慰。这并非消极放弃,而是他深知人生的无常,作为父亲,他已经尽力,剩下的只能交给天意。

整首诗中,陶渊明的父爱深沉而含蓄,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对孩子们的爱,而是通过对孩子们性格、行为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传达出对家庭、对人生的深情厚意。这种父爱,既有宽容和理解,也有期待和无奈,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复杂。



五、《送贾讷倅眉》

——苏轼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送贾讷倅眉》这首诗是苏轼表达对友人贾讷的深情厚意以及自身对眉州(今四川眉山)的深厚情感的一首作品。在这首诗中,苏轼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父爱的独特理解和深沉情感。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开篇两句,苏轼以宏大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环境。他自比为老翁,以山下的玉渊和亲手种植的三万棵青松为象征,展现了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这不仅是他对眉州自然景观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关爱和责任感。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接下来两句,苏轼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他想象着家乡的父老得知自己平安无事的消息后,会感到欣慰和安心。同时,他也为友人预留了一个临水的小轩,期待与友人的重逢。这种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折射出苏轼内心深处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和牵挂。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这两句诗,苏轼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变幻无常。他将自己比作龙蛇,在风雨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感受到了风雨带来的哀愁和无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也体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最后两句,苏轼以甘棠树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和家乡的承诺和期待。他承诺要像保护甘棠树一样保护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同时也期待着自己能够像甘棠树一样长寿,等待着友人和亲人的归来。这种深沉的情感和承诺,不仅体现了苏轼对友人和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总之,《送贾讷倅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友人和家乡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他对父爱的独特理解和深沉情感。他将自己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融入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描绘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苏轼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六、《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诗示刘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双燕育雏的辛劳与雏燕长大后的离去,深刻揭示了父爱的深沉与无私。

白居易开篇即描绘了一对燕子在梁上翩翩起舞的情景,这不仅为全诗设定了生动的背景,也暗示了即将展开的故事与这对燕子有关。接着,“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两句,直接点明了双燕筑巢育雏的主题,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雏燕的成长与双燕的辛劳。雏燕日夜成长,需要的食物也越来越多,双燕不得不频繁地外出捕食,以满足雏燕的需求。这种辛劳与付出,正是父爱的体现。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双燕育雏的艰辛。青虫不易捕捉,而雏燕的嘴巴又总是张得大大的,似乎永远也吃不饱。双燕为了满足雏燕的需求,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两句,更是将双燕的辛劳与付出推向了极致。尽管嘴巴和爪子都已经疲惫不堪,但双燕的心力却从未感到疲惫。这种无私的付出,正是父爱的真实写照。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两句,以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双燕育雏的成果。经过一个月的辛勤付出,雏燕逐渐长大,而双燕却日渐消瘦。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雏燕羽翼丰满后离开巢穴的情景。它们不再回顾,随风四散飞去。而双燕则在空中鸣叫,声嘶力竭地呼唤着它们的孩子。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表达了双燕对孩子的依恋与不舍,也揭示了雏燕的自私与无情。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两句,将双燕的悲伤与失落推向了高潮。它们回到空荡荡的巢穴中,整夜悲鸣。这种痛苦与无奈,正是对父爱深沉与无私的最好诠释。

最后四句,白居易以劝诫的口吻,告诫雏燕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它们应该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母养育的日子,理解父母的辛劳与付出。这种劝诫,不仅是对雏燕的责备,也是对所有子女的提醒。

整首诗以燕子为喻,生动地展现了父爱的深沉与无私。通过对比与劝诫的手法,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与强烈。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百度|

父爱如山,深沉而厚重。

在这个父亲节,让我们用这些古人的诗词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与感激,愿每一位父亲都能健康、快乐、幸福!

相关文章:

早春已尽待明日顾时(叶清顾时)(早春已尽待明日顾时)在线畅读+开篇大作+前传04-20

赵婉小说章节目录+序章(爱如潮水般褪去)全书畅享在线04-20

畅读精品正版(手工博主穿八零带军官老公挣了八套房)江柠陆少谦:+后续全本完整+后续+结局在线阅读04-20

林隅钟沈月绡全篇完整在线阅读(情深唯有故人知)热门章节列表04-20

让爱恰逢其时:结局+番外免费品鉴(简荆芥)全书在线无广告高口碑小说04-20

季进真傅落琛小说(傅落琛季进真)小说结尾+隐藏篇章(季进真傅落琛)畅享阅读04-20

黄平县“古壁翁”三月芦笙会开幕04-20

翔安学苑小区篮球场缘何大门紧锁?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