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创新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07:09:00    

亘古亘今、深厚博大的中华文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为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丰厚滋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赓续历史文脉基础上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要求。

中华文脉蕴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基因。我们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究竟有何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特”在哪里?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有多重角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和文明的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基因和文明底色,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强调“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昭示了在新的起点上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深远意义。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将赓续中华文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体谋划、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24年修订)等的实施,为赓续中华文脉筑牢制度保障;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中国特色考古学,支持发展“冷门绝学”,着力构建文化研究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滋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融入文艺创作、融入日常生活,积极推动普及传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等等。经过不懈努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有力巩固,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在新的起点上传承中华文脉,是更好担负文化使命,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文化根基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文脉凝铸于文物古迹、文化景观等文化遗产之中。赓续中华文脉,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像爱惜生命一样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瑰宝呵护好、传承好。推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中华文脉中蕴含的文化元素、艺术符号,打造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创品牌、文艺作品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重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将中华文脉中蕴含的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经过现代阐释与转化,有机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在“第二个结合”打开的广阔文化空间中,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同时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力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以优秀思想观念、价值理念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水静 作者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

陕西文旅活动精彩纷呈04-30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创新发展04-30

农村电影:从乡土记忆到时代回响04-30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法上映 各界高度评价04-29

重回冷静期的上海车展:少点流量焦虑,多点技术与安全04-29

恒瑞医药一季报延续高增 探寻“大象起舞”三块拼图04-29

体验互动项目超100个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天正式开幕04-29

从文化市集到校企共建,雨花经开区打造产教融合“生态链”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