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笔者从清城区东城街道获悉,近日,清城区东城街道大塱村大塱学校至伦洲大桥路段有了新变化。曾经布满龟裂水泥块、满是坑洼泥泞的道路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蜿蜒舒展的崭新道路,周边村民和学生的出行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
清城区东城街道大塱村大塱学校至伦洲大桥路段,既是大塱学校1000余名学生上下学的专用通道,也是周边村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改造前,该路段地势较低,每逢大雨都会水浸。此外,一到夜间,道路便漆黑一片,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和村民的出行安全,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1月,东城街道大塱村“民情使者”黄建冲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多次亲赴现场展开调研,深入了解学校师生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并迅速将情况反馈给区人大代表和人大东城街道工委。人大东城街道工委接到反馈后,随即交办职能部门对该路段进行实地勘察。经勘察评估,该路段的改造被列入东城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东城街道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充分倾听各方意见,迅速拿出整改方案,工作效率非常高。”黄建冲感慨地说道。
东城街道大塱村党委书记李扬毅介绍,该路段改造工程聚焦排水系统与安全设施的完善。施工团队修复了1000余平方米的破损路面,仔细填补了坑洼与裂缝。针对雨天积水问题,重新疏通并加固了排水沟渠,有效缓解了内涝隐患。在安全设施升级方面,新增了非机动车道,并建设了120米防护栏,安装了2处红蓝警示灯,提升了道路通行安全系数。同时,为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沿路安装了34盏太阳能路灯。接下来,大塱村委会计划对道路周边开展美化绿化工作,进一步提升道路整体环境品质。

施工团队修复了1000余平方米的破损路面,仔细填补了坑洼与裂缝。孙运冰 摄
在工程开展期间,作为反映情况的“民情使者”,黄建冲也多次被邀请到现场对工程进行监督。“看着道路一天天的变化,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黄建冲说道。
据悉,面对人大代表选区覆盖面广、部分代表不常住辖区等现实情况,2022年,人大东城街道工委创新组建了“民情使者”队伍,吸纳村(社区)“两委”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等40人担任“民情使者”。这些扎根基层的“活地图”通过日常走访、线上平台等渠道,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民意收集网络。
在“民情使者”五步工作法制度设计上,“民情使者”“报”送问题、代表“收”集研判、工委“交”办部门、全程跟“督”进度、及时反“结”成效。每个环节设置响应时限,形成“民意收集—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跟踪问效”的完整闭环。“民情使者”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65条,推动解决老旧小区绿化建设、背街小巷照明改造等民生微实事113件。这种创新实践,既破解了代表履职的时空限制,又激活了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形成“人人都是观察员、处处都有连心桥”的共治格局。
东城街道大塱村大塱学校至伦洲大桥路段改造,是一项“绣花式”民生工程。从修复路面、疏通沟渠,到增设安全设施,桩桩件件看似细微,却精准解决了村民出行的难题。这条小小村道的蝶变,彰显出基层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让村民从这些点滴变化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何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孙运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相关文章:
“传承好古方,传承好家风”8周年大型公益活动在京举行04-19
请注意!这些公交线路有变化!04-19
村美人和产业兴 |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标杆区04-17
定了!东康线开修!04-17
河南洛阳偃师:让文化充满希望和活力04-15
东城二小在灞桥区篮球联赛中获佳绩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