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郁”见黄皮好“丰”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08:10:00    

盛夏七月,黄皮果挂满了枝头。王谢思齐 摄

果农忙着分拣黄皮。王谢思齐 摄

村民晾晒的黄皮干。王谢思齐 摄

“黄皮姑娘”谢伟娴在果园里采摘黄皮。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七月流金,郁南飘香。又到了云浮市郁南县一年一度的黄皮收获季节。金灿灿的小果子,承载的不仅是甘甜滋味,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期盼。

在这丰收的喜悦里,《南方日报·云浮观察》特别策划推出黄皮相关人物报道,走近那些扎根沃土、匠心耕耘的人,聚焦他们的奋斗历程、种植经验、经营理念与致富心得,展现郁南黄皮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让我们一同品味郁南黄皮的甘甜,聆听产业兴旺背后的动人乐章。

“黄皮大王”区国根:

黄土种出“黄金果” 甜透一方致富路

走进位于郁南县建城镇的世界黄皮公园,金灿灿、沉甸甸的黄皮果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甜果香。每天清晨不到6点,果农们就已在林间穿梭,娴熟地将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无核黄皮果剪下,轻轻放入篮中。

“黄皮怕晒太阳。”领头穿梭其中的,正是便民村家喻户晓的“黄皮大王”区国根。他笑着解释:“赶早摘下这最新鲜的果子,才能让广东、上海、北京、杭州的客人都尝到这份岭南的甜。”从七月初开始,这份甜蜜的收获将持续一个月左右。

时光回溯到20多年前,时任便民村村长的区国根看准了无核黄皮的市场潜力,决定利用自家土地试种。“那时候没经验,只能边学边种。”他回忆道。

为了掌握技术,他主动向农技专家请教,参加种植培训,还经常到其他产区“取经”。经过多年摸索,他总结出一套独门方法:淋有机肥提升果肉甜度,定期修剪枝干保证通风采光,严格控果确保品质。

“当然,政府的支持也很关键。为提高无核黄皮的价值,政府会定期开展科技下乡助农活动,组织农民培训班,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教我们如何保果、防治病虫害等。推广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为农民的种植提供基本保障。”谈到政府一直以来的重视,区国根眼里满是谢意。

种植之初,郁南县政府组织修整种植园区的道路,解决物资运送的问题,助力种植园的开发。近年来,郁南县大力发展无核黄皮产业,通过举办“黄皮花开徒步大赛”“无核黄皮节”等活动提升知名度。

区国根敏锐抓住机遇,将果园开放为采摘体验基地。“游客来了,不仅能买黄皮,还能亲手采摘,人气越来越旺!”如今,区国根种植的黄皮果实品质不断提升,他的20亩果园年产量达4万斤,今年收购价已超9元/斤,零售价可达15—20元/斤。

30多年来,区国根将小小的无核黄皮种成了“黄金果”,不仅让自己走上致富路,还带动乡亲们共同增收。

他牵头成立郁南县建城镇区氏无核黄皮专业合作社,吸纳14户社员,统一技术标准、拓宽销售渠道。合作社总产值约300万元,社员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以前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发展,抗风险能力更强了。”一名社员感慨道。

问及种植诀窍,区国根毫无保留:“品质是核心竞争力。”他坚持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确保果肉细腻无渣;夏季修剪徒长枝,让养分集中到果实;还通过疏花疏果控制产量,保证每颗黄皮都饱满香甜。

“只要肯钻研、敢坚持,黄土也能变‘黄金’!”区国根笑着说。

“黄皮书记”李超洪:

让黄皮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近日,郁南县建城镇各大黄皮专业合作社开始热闹起来。一筐筐无核黄皮堆满场地,工作人员正忙着分拣、称重、打包,将优质无核黄皮通过冷链运输到全国各地。

“今年这黄皮,热度空前高涨!”站在金灿灿的果堆旁,村民口中的“黄皮书记”——东一村党总支书记、李氏黄皮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李超洪,笑意盈盈。他介绍,前来收购的客商数量比往年多了不少,市场需求旺盛,其中大约有30%的黄皮销往茶饮店。

行情向好带来的高收购价,让果农喜笑颜开。这小小的果实,不仅是夏日的时令珍馐,更是郁南农民辛勤耕耘的结晶,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这份盼头,早在2005年就在李超洪心里扎了根。当时的价格卖到了10元一斤,按照亩产1000多斤计算,种植一亩黄皮就有超1万元的收入。“那时种一亩田,一年下来才2000元。”李超洪说,他从黄皮身上看到了致富的可能。

2016年,李超洪把目光投向300亩荒地,他决心用黄皮这把“钥匙”,带领乡亲们打开乡村振兴的大门。面对村民“单打独斗难抗风险”的困境,他自筹资金成立李氏黄皮专业合作社。

好果子需要“硬功夫”。李超洪邀请广东省农科院专家驻村指导,将传统种植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当别人还在用化肥催产时,他已推广有机肥替代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当市场价低迷时,他牵头建设冷库和烘干房,通过错峰上市稳定收益。

然而,甜蜜的事业也曾遭遇“寒流”。6年前,黄皮的价格骤降到3元一斤,极大打击了农户种植黄皮的积极性,甚至有些村民扬言要砍掉黄皮树。

“好在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黄皮产业,从种植到深加工再到文旅,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让黄皮的价格每年都迈上一个台阶。”在李超洪看来,郁南黄皮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现在当地村民积极种黄皮,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

10年间,合作社的黄皮单价从2.5元/斤跃升至9元/斤,带动全村种植面积从300亩扩展至2800亩,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超3万元。

2024年,他推动黄皮交易市场升级,配套建设的分拣包装车间和冷链物流体系,让鲜果损耗率从30%降至5%,带动全村黄皮销售价提升3倍,村集体收入从不足20万元增至78万元。

2025年4月,他凭借在农业产业化、生态治理和联农带农机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村级干部。

如今的东一村,金黄的黄皮林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李超洪仍穿梭在果园与村舍之间。他说:“我要让每一颗黄皮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黄皮姑娘”谢伟娴:

玩转黄皮深加工 产品成市场新宠

“家人们,我们心心念念的黄皮果终于新鲜上市啦!”打开短视频平台,点击“黄皮姑娘”近期的视频,镜头前的主人公热情介绍着郁南无核黄皮的特色、风味及文化传承,背后是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果实。

这位来自云浮的“黄皮姑娘”,就是广东康美先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谢伟娴。在镜头之外,她常常穿梭于黄皮果园和生产车间,一边关心黄皮果的成长,一边研制各类黄皮深加工产品。可以说,一年四季几乎都在跟这颗小果子打交道。

故事的起点在2017年春天,康美先食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2020年,公司在郁南无核黄皮产业园的新厂区扎根。自此,一条让黄皮突破鲜果局限的“深加工之路”越走越宽。走进康美先的展厅,从黄皮饼、黄皮糕、黄皮干果、黄皮饮品以及黄皮月饼,到黄皮酱、黄皮腊肠……墙上陈列的深加工产品品类之丰富,让许多人意想不到。

“这是我们研制的黄皮辣椒酱,用来拌饭或者拌面都很好吃。”谢伟娴拿起一罐黄皮辣椒酱,拧开盖子,散发出的辣椒味里,混合着黄皮的清香。

如今,该公司以郁南县无核黄皮IP为切入口,发挥联农带农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周边上百名农户种植无核黄皮,并向农民收购无核黄皮鲜果,为当地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带动近400户农民增收。

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近年来,康美先致力将新质生产力融入产品的制作中,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水平,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科研力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饮品的需求。

“这些深加工产品便于储存,易于运输,且具有无核黄皮本身的食用、药用价值,拓宽了无核黄皮的使用价值,也为郁南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谢伟娴说。

每一次创新和突破,都是为了将这独特的广东小果子,打造成云浮郁南一张好吃又响亮的名片。

望向未来,谢伟娴的规划很清晰:“我们继续深入研究无核黄皮的药食同源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那方小小的手机屏幕,依然是她的“闪光舞台”——她希望坚持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让黄皮走入更多人的视野,为郁南农产品腾飞出一份力。

■笔架山时评

奋斗让黄皮产业

更“甘甜”

七月郁南,金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甘甜。

在“黄皮大王”区国根、“黄皮书记”李超洪、“黄皮姑娘”谢伟娴等奋斗者的耕耘下,小小黄皮不仅结出致富果实,更铺就一条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在品味丰收喜悦之时,我们更需思考,如何让奋斗精神如种子般播撒,吸引更多人投身这方热土,使产业发展之树常青。

引导人才流向乡土,需以奋斗者的“示范效应”为磁石。区国根在20世纪90年代便以村长的身份率先试种黄皮,从“边学边种”到“抱团发展”,其不断钻研、坚韧前行的身影,成为无声的召唤;李超洪在荒地上开辟出300亩果园,又在价格骤降的寒冬期坚守阵地,其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魄力,是照亮后来者的灯塔。这些“黄皮先锋”用脚踏实地的奋斗足迹,印证了“黄土也能变黄金”的真谛。唯有让奋斗者的故事广泛传扬,使“奋斗者荣”成为乡土共识,才能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热望,使田野成为梦想的沃土。

点燃奋斗热情的同时,需以完备的“保障体系”为奋斗者保驾护航。李超洪推动冷库与烘干房建设,使鲜果损耗率大幅下降;谢伟娴借力高校科研力量,将黄皮深加工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生动诠释了科技与设施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政府角色不可或缺:从区国根受益的“科技下乡”与农业保险,到李超洪提及的政府全产业链扶持,皆是产业抵御风浪的基石。持续强化科技服务网络,优化物流、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同时以精准政策为创业创新兜底,才能让奋斗者心无旁骛,让乡土成为施展才智的广阔舞台。

产业长兴之道,更在于以“价值延伸”拓宽奋斗的维度。谢伟娴深谙此理,从直播带货到开发黄皮酱、黄皮腊肠等多元产品,她让黄皮突破季节与鲜食的局限,迈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唯有跳出单一生产环节,向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农文旅融合等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探索,产业链才能如活水般奔涌不息,为奋斗者提供层出不穷的机遇与回报。

奋斗是郁南黄皮产业最深沉的回甘。当示范的星火点燃梦想,当坚实的保障支撑脚步,当无限的可能延展未来,那漫山遍野的金黄果实,便不只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奋斗者用汗水浇灌出的希望之果。

让奋斗的甘甜持久回荡,让更多人投身其中,这方沃土必将孕育出更加甜蜜的明天。

南方日报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 郁轩

相关文章:

河南日报头版报道:互助保障为全省职工撑起“健康暖心伞”07-24

“郁”见黄皮好“丰”光07-23

生二孩,最高可领23万!湖北一地政府补贴+企业补助,直接打给个人!07-21

向实同行 共创安全新生态 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网络安全共链行动生态论坛在沪召开07-20

“即看即饮”需求增长 即时零售能否成为突围“解药”07-16

民爆光电成立科技公司 含半导体相关业务07-15

我国汽车产业:上半年产销双超1500万,破“内卷”谋发展07-14

一块青绣的“破圈”之路 ——打造“高地”建设“四地”蹲点调研之三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