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零彩礼”唱响新风尚 剑河基佑村传承好乡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00:24:00    

“远亲近邻都一样,邻里和睦笑开颜。”

“子媳要把双亲孝,留给后辈做模范”……

青山掩映,古树参天,五月的剑河县久仰镇基佑村绿意盎然。循着悠扬歌声步入寨子,只见长廊下,基佑村党支部书记杨胜正与村民对唱世代相传的苗歌,婉转悠扬的歌声里,流淌着基佑村在500多年岁月里沉淀的文明密码。

“《邻里和睦歌》唱互助,《子女敬孝歌》传美德,《夫妻恩爱歌》颂真情。” 杨胜介绍,这些传唱数百年的苗歌,是祖先将和睦乡风、孝善家风、和美婚俗等文明习俗凝练成的乡风瑰宝。

行走在基佑村,长廊里、墙面上,这些传唱数百年的苗歌被翻译成汉语歌词,随处可见,让文明乡风“看得见、唱得出”。

“不收彩礼”的婚俗,便是基佑村最动人的传承。今年2月,杨胜的儿子娶本村姑娘时,亲家依循传承下来的婚俗不收彩礼。“我们双方就简单地邀请亲朋到家里吃餐饭,一天就办好了婚礼。”杨胜说,年轻人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同样,村民李振英回忆,2010年出嫁时,父母仅备几床被褥作嫁妆,也不收彩礼。过去条件不是很好,男方以几块钱买盐馈赠亲友表达敬意。

“这种纯粹的祝福,不收彩礼,双方都没有压力,让我们年轻一辈更加珍惜。” 李振英感慨,这一习俗不仅减轻双方负担,更杜绝了攀比之风。

今年刚嫁女儿的杨秀花也说:“没有规定,就是大家都自觉遵守祖先传下来的婚俗,我们作为老人,只希望他们年轻人夫妻恩爱,和和睦睦就好。”

节俭之风同样浸润着基佑村。红白喜事皆从简,白事不过夜,婚嫁时男方备些酒肉供女方家族聚餐即可,酒席一日便散。

基佑村不仅有文明乡风,更有美丽“颜值”。

“基佑自古以来对古树就心存敬畏,爱护古树是我们村的美好传统。”杨胜介绍,《村规民约》对古树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任何人未经村两委批准,不得擅自修剪古树树枝。对私自砍伐古树的,除相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处理外,村两委还将根据《村规民约》按每棵树罚款1000元。

基佑村还推行“垃圾不落地”,采用“户装袋、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清运模式。每周一、三、五,村保洁员开着垃圾车,响着铃铛、放着广播,沿着固定路线,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再由镇里的垃圾中转站处理。如今走在基佑村,路面干净整洁,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

基佑村的文明密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探索出“人民调解委员会+民歌普法+鼓藏调解”的治理模式,实现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零发生”。

一块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见证着基佑村传承与发展的坚实脚步。“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既是对基佑村深厚文化底蕴与创新治理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成为基佑村文明乡风生动实践的注脚。

乡风好,干劲足。现在,基佑村发展了白茶 600余亩、朝天椒110余亩,打造稻渔综合种养基地350余亩,香猪年出栏超200头。杨胜指着《村规民约》说:“从古树保护到移风易俗,我们要让文明乡风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荣,在乡村振兴中创造更好的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戴正国

编辑 潘晓飞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相关文章:

“零彩礼”唱响新风尚 剑河基佑村传承好乡风05-23

新疆小伙,为何万里奔赴山东莒县?05-12

三穗县良上镇: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 绘就乡村生态新画卷05-12

焜锅馍馍出省记05-10

教授刘玉堂:追寻楚脉,江浙沪曾是楚人地盘04-28

干群合力抗旱保春耕 抽水灌溉润良田04-27

衡山县白果镇:移风易俗屋场恳谈会 传播文明新风尚04-24

洋河“真”言,讲透中国白酒的文明密码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