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重回冷静期的上海车展:少点流量焦虑,多点技术与安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43:00    

2025上海车展,流量和营销都渐渐回归了“冷静与理性”。

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下称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次车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车展虽人潮涌动、发布会此起彼伏,但热闹程度相较于去年北京车展的“大佬串台”、“车顶秀”、“高调营销”等花式操作,2025上海车展整体氛围与重心显然回到了产品及技术本身,企业宣传营销也更加趋于严肃理性。

图源:财经网汽车

不过,也有个别情况出现。据北京商报,因投喂美国网红甲亢哥而爆红的“卤鹅哥”也现身了本届上海车展,当面对“车展常客”的360创始人周鸿祎开始了一次热情的投喂行为,只不过他这次被黑衣安保人员拦了下来,场面一度狼狈,引起网友广泛讨论。

营销回归冷静

2025上海车展,企业营销动作更为低调与规范。

据凤凰WEEKLY汽车报道,有小米汽车展台工作人员透露,小米汽车展台原本设置在展馆一层,但由于3月29日小米SU7事件的影响,临时将展台改到了二层,“这样能低调一些。”

作为去年北京车展的“顶流”,本届车展小米汽车仅在展台摆放了SU7和SU7 Ultra两款车,而备受市场关注的YU7车型并未出现在展台上。与YU7一同缺席的还有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雷总还是想来的,但是因为小米近期的一些事情,所以没能来参展。”现场工作人员称。

不过,小米汽车展台每日送5000顶棒球帽,依然令其展台人潮涌动,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吸引不少人驻足围观。据了解,该棒球帽在小米汽车官网售价129元一顶。

图源:财经网汽车

另外,去年北京车展爆火的“大佬相互捧场”的场景,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也“几乎消失”,仅少数车企领导低调走访参观。整体而言,车企一把手出场“引流动作”明显降低。

营销动作更为统一,“造势卖车”才是关键所在。在今年的车展上,多家车展邀请了明星助阵造势,如陈道明空降赛力斯展台,黄渤现身问界展台;烨品牌代言人刘烨助阵Honda展台;樊振东作为代言人亮相凯迪拉克展台;杜江出现在猛士发布会;姚安娜站台阿维塔等等。

与其形成反差的是,还有多家汽车品牌消失在本届上海车展。有观点指出,有品牌因经营问题无法参展,也有品牌或是基于自身宣传策略节奏。

据不完全统计,极越汽车、高合汽车、哪吒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不见身影。此外,还有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极星、雪佛兰、东风日产启辰、捷豹路虎等品牌也缺席本届车展。

另外,在“智驾”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下,在上海车展前夕,相关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相继发文引导技术稳步有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一个微妙的转变也正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展台上发生,多家车企对外宣传和营销风向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均从"炫技"转向"安全",并将其提上了新的高度。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接受央广网采访表示,过度宣传是为了提高汽车销量,从而给企业创收,但宣传内容却不一定能100%实现。工信部公告虽然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但可以通过吹风会的形式,让车企以后在营销方面加强把关,要更加务实地宣传。

目光聚焦技术

各展厅里,各家车企展台中央的新产品成为大家围观对象。

据开源证券研报显示,本次上海车展参展的新车高达97款,其中首发新车型有41款,数量接近一半。新车中传统燃油车型30款,新能源车型67款,总体上新能源参展新车的占比持续提升,从2020年北京车展的38.4%提升至2025年上海车展的69.1%。其中,新车中自主品牌的车型数量为45款,数量占比在50%以上。

和往届车展相比,技术和产品回归“C位”。新能源汽车、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整车技术平台、智能座舱、电池技术等显然成为了观众围观焦点。

与此同时,透过这一窗口,我们也能看到汽车产业“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已全面打响,诸多汽车厂商和供应商官宣智能化技术及规划。

图源:财经网汽车

如车企们在产品研发方面——激光雷达论斤装,AI大模型直接上车。广汽新车塞了10颗激光雷达,还配上红外摄像头;宝马秀出新一代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直接接入阿里大模型;奔驰搭载了豆包AI大模型;华为和上汽联手打造的“尚界”品牌,直接把智驾系统能力再次提高。

由此可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我们更到了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与合资、外资品牌加速转型追赶的决心。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化能力大幅领先,合资车企也在持续追赶电动化、智能化步伐。

还有中外企业“双向奔赴”,全面开启“技术输出”。宝马与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达成合作;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等牵手Momenta;上汽奥迪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博世和本土科技公司地平线合作等等。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称,宝马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更直言:“如果能在中国市场成功,那就一定能在全球成功。”

本届车展为汽车产业树立了新的风向标。从流量争夺转向技术深耕,从营销喧嚣聚焦安全承诺,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本土品牌以智能化与新能源技术引领全球市场的实力,也揭示了跨国企业加速转型、融入本土生态的战略选择。

结语:2025年上海车展的“冷静回归”,既是行业对流量焦虑的反思,也是对技术本质与安全价值的重新思考。在这场全球瞩目的汽车盛宴中,参与者褪去喧嚣回归理性,无疑为汽车产业下半场智能化发展理清了方向。

相关文章: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法上映 各界高度评价04-29

重回冷静期的上海车展:少点流量焦虑,多点技术与安全04-29

恒瑞医药一季报延续高增 探寻“大象起舞”三块拼图04-29

体验互动项目超100个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天正式开幕04-29

梓橦宫2024年营收超4亿元 创新药研发稳步推进04-29

海外布局再加速 苏州这家企业拓展印度氢能市场04-29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育分会换届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04-28

郭帆获华表奖优秀导演,谈《流浪地球3》拍摄:将不断尝试新的技术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