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文称:大熊猫“芦芦”,雄性,1999年救护于雅安市芦山县野外,同年安置在熊猫中心饲养。2025年4月4日因病抢救无效死亡。
“芦芦”进入老年以来,熊猫中心为其制定了康养方案。针对其鼻部眼部褪色情况,熊猫中心一直通过增加“芦芦”活动量、加强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补充等措施进行调理。
近期,在“芦芦”出现精神、食欲不佳状况后,熊猫中心多次联合知名医院专家为其制定医疗方案,并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但未能成功延长“芦芦”生命。
4月4日11时15分,“芦芦”因肠穿孔并发大量腹水与广泛肠坏死,致弥漫性腹腔感染,最终引发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肠穿孔,是一种肠道壁破裂的急性病症,肠内容物渗漏至腹腔,进而可能导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类病症通常由溃疡、炎症、梗阻或外伤等因素引起,在老年大熊猫以及患慢性疾病的大熊猫中易发生。
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而众多竹种中均富含粗硬纤维。在肠道较为脆弱或已有病变的状况下,这些纤维可能损伤肠壁甚至刺破肠壁。因此,及早发现病症迹象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肠穿孔,就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大熊猫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疼痛耐受阈值显著高于多数哺乳动物,因而疼痛行为表征呈现极强隐匿性。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很难通过常规行为观察实现肠穿孔早期识别。通常情况下,只有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如引发严重的腹膜炎之后,才会被怀疑和发现。此时,治疗难度增加,死亡率也高。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杜静 朱怡冉
责编:李兵
相关文章:
市云龙湖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开展汛前涵闸设备维修养护工作04-19
神盾电池确实“神” 吉利银河E5挑战“超纲”难度试验成功04-17
提升测报能力 筑牢凌汛防线04-17
大熊猫“芦芦”去世,死因公布04-16
12306也能预约泰山门票了!乘着高铁游泰山,这份出行攻略请收好04-15
城乡幼儿“图书漂流”让知识流动起来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