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寒冬,迎来春日,气温趋于上升,早晚温差变大。“一冷一暖”之间,脾胃疾病、呼吸道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对于体弱和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是个考验。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病科骆天炯主任提醒大家,在乍暖还寒的早春阶段,中医养生是一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体魄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春属木,通于肝”,春季阳气上升,人体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骆天炯主任表示,老年人因体质虚弱、脾胃功能减退,更需注重春季饮食的阴阳平衡,要注重“疏肝健脾、滋阴润燥”原则,为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老年人可适当食用枸杞粥、菊花茶、香椿芽等养肝食物,以及山药、小米、茯苓等健脾食物。此外,春季有许多时令蔬菜,例如,韭菜性温,具有补肾助阳、温中开胃的功效;菠菜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既新鲜又应季,是老年人餐桌上的佳品。
所谓“倒春寒”,并非空穴来风。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一旦着凉,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甚至转变为肺炎。加之春季大量细菌、病毒繁殖活跃,空气中的花粉等致敏源增加,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多、免疫力差,极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很多老年人会因为担心受寒而穿衣过度,导致出汗过多、腠理疏松,反而更容易感受风寒之邪。专家建议,老年人可采用“三层洋葱穿衣法”,即在内层穿速干、易排汗的衣物,第二层穿保暖的衣物,在最外层穿防风的衣物。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春天特别适宜进行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温和而舒缓的运动。骆天炯主任表示,传统养生功法可以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协调的呼吸节奏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让老年人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春光明媚时,适当的户外运动也可以促进老年人对钙质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早春季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迅速,容易诱发血管急剧收缩舒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进而引起脑梗死及脑栓塞;气温突然下降会引起血管剧烈收缩、血压迅速升高,可能会使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脑出血。
春季肝气易郁结,情绪也容易波动。老年人应保持随和开朗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多与亲朋好友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养花、练书法、听音乐等,减少孤独抑郁压力,舒缓情绪。
相关文章:
南方还有两轮强降雨 北方迎降温和大风 全国天气一览04-19
4月18日·上海早新闻04-18
“才35岁,怎么可能?”有医院连收2例,越来越多年轻人中招心梗04-17
气温过山车,最高温32℃,两场雨“候场”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