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恒瑞医药一季报延续高增 探寻“大象起舞”三块拼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06:00    

作者|首条财经 古道

创新研发+国际化的价值威力到底有多大?恒瑞医药的最新财报给出了答案。

4月24日,公司2025年一季报亮相:营收72.06亿元,同比增长20.14%,净利18.74亿元,同比增长36.90%,延续了2024年的高增态势,2024年恒瑞营收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净利63.37亿元,增长47.28%,营收净利均创新高。

窥一斑见全豹,接连报喜的成绩单,意味着这家制药龙头的战略转型进入收获季。为行业升级、高质发展提供了范本。都说深蹲之后是起跳,大象起舞、加速奔跑的恒瑞医药到底做对了什么呢?

内生式创新壁垒

创新药当下能打、发展后劲更足

不创新无未来、向创新要发展!细观恒瑞大象舞姿的首张拼图,即是内在高质量创新。

2024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大增30.6%至138.92亿元,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不含对外许可收入)一半以上,成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一季度,创新药红利继续释放。将IDEAYA Biosciences海外独家许可的7500万美元首付款确定为收入,推动利润进一步增长。

同时,多款重磅新药和新适应症获批,在研管线快速推进,又为后续业绩打开遐想空间。2025年至今,恒瑞已有6项创新成果获批。如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艾心安®)成功上市,成为其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首个1类创新药。另一个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艾速达®)则获批三项适应症,覆盖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此外,1类创新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偏向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富马酸泰吉利定注射液(商品名:艾苏特®)获批用于治疗术后中重度疼痛。1类创新药、中国自主研发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夫那奇珠单抗(商品名:安达静®)获批用于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

在研管线方面,临床研究斩获颇丰,如肿瘤领域,HER2 ADC瑞康曲妥珠单抗第8次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达尔西利则在HR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Ⅲ期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再如降糖减重领域,GLP-1/GIP双重激动剂HRS9531,在Ⅱ期研究中展现出22.8%的显著减重效果。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恒瑞医药累计取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8个(按品种适应症计)。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类创新药)和4款其他创新药(2类新药)。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三年恒瑞预计获批上市的创新成果达到47项,覆盖肿瘤、代谢及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包括HER2 ADC、GLP-1药物等重磅产品。可以说,恒瑞创新药当下能打,发展后劲更足。已形成上市一批、临床一批、开发一批的良性循环。

全面开花、累累硕果的背后,离不开创新战略定力。仅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就达到15.33亿元。目前恒瑞医药研发投入累计高达460亿元。

盘点恒瑞创新药方面的成功经验,可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坚持长期主义思维,忍受短期利润波动,常年将研投比维持在20%以上,不断挖掘内生创新动力。其次,坚持平台化技术布局,降低研发边际成本、提升创新效率质量。再次,以临床价值与患者需求为导向,深耕重点疾病领域研发,门槛高突破价值也大。

一句话,恒瑞医药赢在了日拱一卒、厚积薄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凭借创新药的长线布局、良性循环,不仅实现业绩裂变,更打造了内生式成长壁垒,为中国药企的华丽转身、全球崛起趟出一条路径。

国际化2.0时代

BD组合式出海、差异化破局

乘势而起,借势而上。除了坚持自主研发,恒瑞还注重开放合作,形成内生外延的双轮驱动是大象起舞的第二张拼图。

2025年一季度,恒瑞医药通过密集的BD交易和自主开拓,构建全球化创新药矩阵,成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也为中国创新药产业重构全球版图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上个月,恒瑞医药与默沙东(MSD)达成重磅合作,将自主研发的Lp(a)抑制剂HRS-5346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权益授权给默沙东。交易首付款达2亿美元。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相比潜在总交易额,交易首付款更能检验一款创新药的含金量。梳理近些年国内创新药BD交易,能达2亿美元体量的交易并不多见,且还是全球医药巨头、以创新药著称的默沙东,这既是对恒瑞研发能力的认可,也彰显其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

不算多夸言。查阅公开资料, 2025年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研究显示,Lp(a)(脂蛋白a)是心血管疾病的关键遗传风险因素,并与中风、主动脉瓣狭窄等严重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报告,截至2021年全球心血管类药物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占据市场份额的16%~17%。全球七大药品市场500强畅销药物中,有近60个品种为心血管药,仅次于抗感染药,居第二位。

由此,Lp(a)抑制剂成为最具价值的研发方向之一,恒瑞与默沙东间的强强合作,有望加速该药物的全球商业化进程。

本月,恒瑞医药BD版图再下一程,将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nRH受体拮抗剂SHR7280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授予默克集团。这是继PARP1抑制剂HRS-1167合作后的再度携手,双方战略关系进一步深化。

目前,恒瑞已实现14笔创新药海外授权合作。最近三年达成9笔BD合作,潜在总交易额超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6亿美元。通过密集的BD合作与自主创新双轨并行,恒瑞医药构建起一个全球化创新药矩阵,对外授权成为继自主研发后的又一增长引擎。

何以一再受到全球医药巨头的垂青?这无疑还是在于恒瑞出色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丰富的研发管线布局,打造了其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想来,这就是恒瑞医药成功转型、跻身走出去“头雁”的密码所在。不要小看这种外延式生长,首先,通过与国际药企战略合作,让恒瑞获得高额首付款及里程碑收入,更借力合作伙伴的全球临床资源和商业化网络,缩短创新药在欧美成熟市场的准入周期。分散了研发风险、又提升市场渗透效率。

其次,依托国内领先的管线厚度实施组合式出海策略,通过差异化的区域授权模式(如保留核心市场权益)实现风险对冲,恒瑞医药形成了“自主推进+合作开发”的双轨并行生态。随着“研发-变现一再投入”商业闭环的完善,这种国际化2.0模式为长期稳增奠定了基础。

人才杠杆撬动新周期

价值大戏在后头

当然,无论创新还是国际化,高端人才是核心牵引力,也是产业生态的基石。

深谙此道的恒瑞医药,前瞻布局创新战略的同时,持续加码人才战略,通过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顶尖人才梯队,不断加宽创新护城河,抬高国际合作壁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思维、新打法、新动能。

2025年4月2日,恒瑞医药宣布重大人事调整:聘任具有丰富跨国药企经验的冯佶担任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冯佶拥有长期在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经验,曾任MNC中国区总经理,也拥有丰富的全球市场运营经验,是不可多得的既具有国际视野,又熟悉本土文化的行业人才。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加盟将助力恒瑞加速创新转型,为创新药出海提供专业支撑。

冯佶上任后迅速率队参加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并访问泰国公共卫生部,推动东南亚市场布局。一系列举措既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体现,也标志恒瑞从“中国领先”向“全球创新药企”跨越的战略升级。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站在医药文明史的长河回望,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是一个格局重塑拐点。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开始以创新分子改写市场图景、迎来自己的“寒武纪爆发”,世界医药产业的叙事逻辑也必然焕然一新。

手握创新与国际化双螺旋,恒瑞医药俨然已迈入价值跃升的新周期。成长飞轮越转越快、头雁效应越来越强,那么上述年报季报的高增也就只是一碟“开胃菜”。属于恒瑞的成长好戏、价值大戏,还在后头。

相关文章:

全球首款急救(转运)无人机,完成实战演练!04-29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法上映 各界高度评价04-29

万科一季度销售近350亿元,回款率超100%04-29

拆解齐鲁银行2024高质量发展答卷:规模、盈利双位数增长,创新动能持续显现04-29

重回冷静期的上海车展:少点流量焦虑,多点技术与安全04-29

恒瑞医药一季报延续高增 探寻“大象起舞”三块拼图04-29

体验互动项目超100个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今天正式开幕04-29

梓橦宫2024年营收超4亿元 创新药研发稳步推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