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在为学生讲解中药及养生知识。 本报记者 赵燕 摄
本报讯 记者赵燕报道 春风渐暖,草木萌发,人体阳气随之升腾,正是调理身心的黄金时节。沈阳市中医院心病科一病房兼重症医学科主任李东升医生提醒,春季养生需紧扣“顺时养肝”的核心,同时警惕运动误区,科学调和自然节律与个体差异,方能筑牢全年健康根基。
中医理论中,肝与春季相应,主司疏泄、调畅情志。李东升指出,肝气旺盛的春季,人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或抑郁。“保持心情愉悦是疏肝的关键,不妨通过户外散步、冥想或与亲友交流舒缓压力。”他建议,饮食可搭配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辅助清肝,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肝火。
起居方面,“早睡早起”是顺应阳气升发的要诀。李东升解释,晚上10:30前入睡、早晨6:00-7:00起床有助于涵养肝血,而熬夜会耗伤肝阴,引发眼睛干涩、疲劳甚至肝火旺盛。“‘春捂秋冻’的老话不可忽视。”他特别强调,尽管气温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背部、腹部及关节的保暖尤为重要,骤减衣物可能导致寒邪入侵,诱发感冒或旧疾复发。
随着天气回暖,市民运动热情高涨,但“汗透衣襟才算到位”的误区暗藏隐患。“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伤心气。”李东升警示,春季人体毛孔舒张,剧烈运动导致“过汗耗气”,易引发心慌、气短、乏力,体质虚弱者尤需警惕。运动效果应以强度、时长和方式综合衡量——瑜伽的柔韧舒展、太极拳的绵缓发力虽少有大汗,却能激活代谢机能。他建议选择日出后运动,既可避开晨间寒湿,又能顺应阳气升发之势;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添衣护体,防止风寒趁虚而入。
居室环境亦需顺应春季特点。李东升提醒,湿气渐重时每日开窗通风可避免湿浊滞留,但需平衡湿度,“过度潮湿易滋生霉菌,反成呼吸道疾病诱因”。摆放绿植或使用加湿器时,应以体感舒适为度。
谈及养生本质,李东升以“平衡”二字概括:“熬夜贪凉、饮食辛辣、情志郁结皆会打破人体与自然的和谐。”他建议,日常需兼顾个体差异——有人稍动即汗,有人仅现微汗,这与体质相关,无需盲目追求“大汗淋漓”;运动后若神清气爽、无过度疲劳,便是适度之证。
“春季是播种健康的季节,顺应天时、张弛有度,才能为身体积蓄长久活力。”李东升总结,从调肝护阳到科学运动,从起居细节到环境营造,系统化的养生策略如同春风化雨,于细微处滋养生命,助人们以饱满状态拥抱盎然生机。
相关文章:
129家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3000个优质就业岗位 贵州民族大学春季校园大型招聘会举行04-14
春色(474) | 上游主题摄影征稿作品展——赵杰昌作品04-12
乍暖还寒,老年人春季养生请这样做04-10
中医专家详解春季养生要诀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