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5年新质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首次发布了全国296个城市在“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上的排名,济南表现不俗,获得第15名佳绩。“北方人才看济南”正成为现实。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榜单,不仅对“新质人才”心心念念,还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凡是有追求、有眼界的城市,对于人才的渴求,既有人才数量上的厚积,还有人才质量上的锤炼,以及人才力量上的比拼。
排名十分靠前的济南,自然深谙此道,斩获佳绩靠的是市场吸引力、城市新锐力与产业生产力。

一 这份榜单含金量如何?
4月19日,为精准评估我国城市新质人才的综合竞争力,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
这份榜单含金量十足。
首先是数据“准”。
一方面,该报告依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城市软实力研究院的超强学术水平,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另一方面,该报告依托智联招聘平台的大数据,以及全国296个城市的大样本,具有普遍性和参考性。
其次是维度“新”。
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一共有四个维度——人才供给、人才需求、人才吸引、人才生态。
这四个维度有很新的视角,既关注了人才供需的动态性、平衡性,又关注了人才的流动性、生态性;既考察了城市的内部资源如何分布,又考虑了城市的外部影响如何左右。
这样的维度,对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进行了有效的量化,便于参考与决策。

再次是焦点“热”。
在对296个城市样本进行比对时,指数关注的焦点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关键的新质产业领域。这些产业,恰恰都是当前新质生产力的热点。
聚焦热点,让这份榜单更具有实操性和现实指导性。
对于这份榜单的含金量,各路权威专家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认为,“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全面、系统衡量了中国城市人才综合竞争力,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必将为新质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教培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朱彦鹏声称,在国际形势复杂的当下,新兴产业和新质人才对构建双循环格局意义重大,报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有助于把握人才发展趋势,为人才工作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 市场吸引力集聚了人才的数量
在这296个城市中,济南位居第15名。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反映出济南市场的吸引力。
各个城市虽然把人才当宝贝一样看待,但是,人才必然要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有淘汰,有提升。
人才能否留下,要看市场吸引力够不够大。
首先,要看这个市场是不是有亲和力。
而济南“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6+1”招才引智工作体系,无疑是把人才当亲人来宠,亲和力十足。
为了创新引才模式,济南以立法形式将6月12日设立为“海右人才日”,在6月12日至7月12日固定举办“海右人才节”。
为了拓宽引才渠道,济南连续7年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引进院士团队29个,落地项目586个;每年3月20日、9月20日固定举办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前三届大会累计组织60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优质职位近9万个,吸引海内外16万余名人才到场。
为了完善招引体系,济南每年6月举办“大学生毕业典礼”、9月举办“大学生开学典礼”,书记、市长分别出席致辞。
为了形成人才引育留用工作闭环,济南创新发展校友经济,跻身全国校友经济发展六大高峰城市;每年举办“才聚泉城高校行”和“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打造“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人才招引体系。

人才的数量,还取决于这个市场是不是有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市场,会把人才当家人来“炼”。
济南是少有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城市,包括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大类。
济南先后落地13家中科院院所,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1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总数突破8500家,驻济高校52所。
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中居第32位。
这些,都奠定了济南活跃的市场创造力。
有亲和力和创造力的市场,让济南人才资源再创新高。2024年,济南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新增青年人才超过15万人。济南连续3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三 城市新锐力提升了人才的质量
人才当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很多城市也渴望兵多、将也广。新质人才的提出,正说明城市对人才质量的看重。
人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座城市的新锐力决定的,比如新锐的理念、环境与行业。
理念是新锐的,才能涵养新锐的人才。
济南“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足够新锐,彰显了宽广的胸怀。有气度,才能真正做到不唯地域引人才、不问出身评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遗余力为人才。
济南“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足够新锐,彰显了一座城市在执行力上对“最小颗粒度”的极限追求。
环境是新锐的,才能滋养新锐的人才。
黄庭坚说,“济南潇洒似江南”,这是诗意的新锐。
杜甫说,“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时尚的新锐。
留济人才说,“我在济南刚刚好”,这是情绪价值的新锐。
济南创作推出城市人才宣传片及主题曲《我在济南刚刚好》,泉城校友之歌《你还记得吗》、济南人才工作之歌《我们不一样》、人才成长奋斗之歌《点亮》等系列原创歌曲和MV,用新锐的文化激发人才“我在济南刚刚好”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共识。
行业是新锐的,才能培养新锐的人才。
济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量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济南市优势产业平台,打造人才集聚的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33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9413人。
在空天信息领域,济南初步形成由吴一戎、潘建伟、沈荣骏3位院士领衔,各类高层次人才1400余名的人才队伍,全市已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领域各类创新平台87 个。
在集成电路领域,济南已集聚8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封测—应用—支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
四 产业生产力厚积了人才的力量
一座城市,其人才的力量有多大,往往取决于产业生产力有多强。产业舞台有多广大,人才光芒就有多耀眼。
产业要兴,政策要活。
济南的产业政策,既精准定位,又精细入微,让每一个赛道上的人才都能积蓄力量。
济南的目标很明确。始终聚焦“人才政策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
济南的政策“日日新”。每年都系统集成、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以政策清单方式整体呈现,让人才便捷高效享受政策红利。
济南的思路很前卫。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可量化”,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数字经济人才等细分领域专项政策,出台新就业形态、哲社文体、网络安全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产业要强,赛道要“新”。
这里的“新”,既是创新,更是新质,让每一个岗位上的人才都能迸发力量。
依托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新质的研发基地,济南的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居北方城市前三。
依托完备的新质产业布局,济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841个,为人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力量健身房”。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今天的人才结构就是明天的新质产业结构。
连续多年,济南每年新增青年人才十多万人。在这些人才中,很多都投身于战略新兴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济南市战略新兴产业人才总量近40万人,为新质产业发展储备了充沛的人才基础,其中,高端装备领域人才总量11万余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人才总量8万余人,人工智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人才总量均在4万人以上,空天信息及量子领域人才总量超过5千人……
济南有数量、重质量的人才储备,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托举起旺盛的产业生产力。
比如,在量子科技领域,济南新质人才先后建设国际上最早的面向实用化的“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和中国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信专网,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全球最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部分核心部件由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人才们制备。
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济南新质人才建造出全球最大直径智能盾构机“山河号”,研发出能以每小时 7.2 公里的速度奔跑,还具备人机交互能力,能做出抱拳、握手等精细动作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锻造出直径达15.673米,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世界第一环”的整体环轧钢。
如果说济南是浩瀚的星空,那么新质人才就是济南的“星辰大海”。
此次济南在中国城市“新质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上的名列前茅,只是一个登高望远的节点,一个抖擞精神再出发的起点。(来源:五柳岛主)
相关文章:
四川新闻联播丨我省今年第二批“双向揭榜挂帅”榜单发布04-20
上海合肥“联手”,千亿级产业加速崛起!04-20
济南在全国冲进新质人才竞争力前15,靠的是这三种力!04-20
深圳全力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04-20
经常吃陈皮,会给身体带来3大好处!但有2类人不适合食用,赶紧转发给家人吧!04-19
奋进淮南一线报道 | “驿”向未来!淮南市城市综合交通驿站即将惊艳亮相04-18
四川炉霍县举办高原春耕开耕仪式04-18